2025年3月29日至30日,由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香港安安国际孤独症教育基金会及香港中文大学大脑与认知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5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合作共生,跨界共赢”为主题,汇聚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孤独症群体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通过线上形式吸引了众多来自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孤独症群体的爱心人士参与。活动涵盖孤独症早期识别、干预策略、教育融合、家庭支持等多个议题,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关爱合力,为构建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开幕致辞,凝聚共识
研讨会伊始,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张铨富与香港安安国际孤独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由仲分别发表了开场致辞。他们强调了社会各界携手推动孤独症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跨领域合作,以更好地支持孤独症群体的发展。他们的讲话为本次研讨会奠定了合作共赢的基调。
专家齐聚,共享前沿研究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多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黄俊文教授围绕“促进孤独症人士的多元能力”展开讨论,他提出:社会应更多关注和开发这些多样化的能力,为孤独症人士提供更全面的支持;香港中文大学大脑与认知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王李博士带来了“中国孤独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评估与变化追踪:基于社交沟通量表(SCS)”的研究成果的介绍,为精准评估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沟通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高延教授深入剖析了“孤独症谱系障碍与创伤”的关系,探讨了孤独症群体中创伤经历的高发率以及这些创伤如何进一步影响其情感与社交发展;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针灸治疗学教研室主任许云祥教授分享了“孤独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仅为孤独症的干预手段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也为干预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方向。培声听力语言中心的刘雪曼教授介绍了“孤独症儿童早期数字化家庭训练”的实践经验,为家长和专业人士提供了有效的干预工具。
跨界合作,共促融合发展
研讨会的第二天,来自教育、医学和社会服务领域的专家进一步探讨了孤独症群体的融合发展问题。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邓猛教授围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探索”展开演讲,强调了融合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发育行为儿科病区主任彭琼玲教授介绍了“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为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语言与沟通问题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杨峰教授以“从语用病理学角度看孤独症儿童的沟通障碍”为题,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使用上的独特挑战。美国认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ASHA CCC-SLP)高小雅教授则以“你要听听我的声音吗?”为主题,展示了沟通辅具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干预中的实际应用。她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沟通辅具能够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表达能力,并增强他们与他人互动的信心。
在研讨会的最后环节,香港中文大学李月裳教授就“孤独症儿童社交沟通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讨论深入,为孤独症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展望未来,共建包容社会
本次线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术界、医疗界与社会各界的深度交流,也为推动孤独症群体的社会融合、提高社会认知度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香港安安国际孤独症教育基金会及香港中文大学大脑与认知研究所将继续携手各界,共同推动孤独症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为孤独症群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25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虽已落幕,但关爱孤独症群体的行动不会停歇。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建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孤独症群体的社会!
中国教育快报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0 www.eduy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