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快报网 > 综合教育 >

传统智慧赋能现代课堂 高校创新教学法实现“三维育人”

发布时间:2025-10-25 18:25 作者:刘青 来源: 网络

  —— 绵阳师范学院团队探索“格物-致知-明德”智慧教学新路径

  孙玉希, 宋若静, 张运菊, 王群, 罗娅君

  中国教育快报网讯 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绵阳师范学院孙玉希教授教学团队成功构建起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近日,依托四川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物理化学,Sc210630)、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支持课题(西部地方高校数字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SCJG24B072)、绵阳师范学院高阶课程项目(物理化学,Mnu-JY240003)及该校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基于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的以“学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Mnu-JY240098),团队研发的OCEPRASE八步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该教学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传统与现代碰撞 破解教学融合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在西方教育理论广泛渗透的同时,面临着本土传统教学思想传承不足、中西理念难以有机融合的困境。如何让“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等传统教育智慧在现代课堂焕发新生,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孙玉希教授团队深耕教学改革多年,立足《大学》“三纲八目”核心思想,提炼出“格物-致知-明德” 教育理念,结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金课”建设要求,创新设计出OCEPRASE八步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认知提升、情感培养与技能锤炼为三大核心目标,通过“目标明示、联结已知、探索未知、呈现新知、反思强化、同化内化、课堂小结、评估笃行”八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实现了知识传授、思维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八步闭环教学 激活课堂生成性价值

  “OCEPRASE 教学法的核心是‘以生为本’,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该教学法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均围绕“联结-探索-呈现-反思-内化”关键环节展开,搭配1分钟讲授、4 分钟设问、2分钟点拨等精准时间分配,构建“书架式”知识体系。

  在“单组分体系相图”教学课例中,教师通过雨课堂发起课前签到,以“相的符号表示”“吉布斯相律公式”等问题联结已知知识;随后引导学生探索单组分体系相律应用、相平衡方程推导等未知内容,通过板书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呈现新知;在反思强化环节,结合冰的熔点计算、水的相图绘制等实例深化理解;最终通过“假如你是水/碳”等课程思政设问,让学生从相图原理延伸到“克服浮躁、玉不琢不成器”的人生感悟,实现知识、能力与品德的同步提升。

  技术赋能评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保障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引入雨课堂等数字化工具,构建了科学高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通过自动化考勤、实时答题反馈、讨论参与度记录等功能,教师可精准掌握学情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则在即时反馈中明确学习短板,激发参与热情。据统计,采用该教学法的班级,学生课堂互动参与率提升40%以上,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测评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班级。

  教学实践证明,OCEPRASE八步教学法有效破解了理论课程枯燥、学生主动性不足等难题。学生在“格物”中探索知识本质,在“致知”中锤炼科学素养,在“明德”中塑造价值观念,课堂教学实现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建设要求。该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化学类课程,其核心理念还可迁移至多个专业领域,为高校落实“三全育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全新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是教育创新的宝贵财富。孙玉希教授表示,团队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传统教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让更多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阵地、能力培养的平台、价值引领的载体,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育更多兼具文化自信与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快报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0 www.eduy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