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公平,在
现在学生中,家庭经济好的学生穿用讲究名牌,甚至奢侈品,吃饭方面讲究情调,从而攀比心理,强烈的对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自卑敏感。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但眼高手低,不仅缺少自立的能力,而且对周围漠不关心,社会责任感似有似无,“丧”和“颓废”的思潮大行其道,集体观念消失殆尽,心安理得将享受放在第一位,各种“等、靠、要”,得不到就抱怨。
(一)从经济上精准扶困
学院充分利用国家资助政策,建立科学认定程序,通过“奖、贷、助、勤、补、免”多位一体的资助政策,建立线上线下咨询平台,保障每位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分院十分关心该生情况,主动联系医院解决其母亲看病住院问题。推荐杨某参加校内勤工俭学,并为其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劳动付出换取报酬补贴生活。杨某也在学校的引导下顺利享受了政策扶持,申请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及助学贷款。通过“奖助”解决了“燃眉之急”,稳定了他的情绪,让其安心求学。为进一步开展思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辅导助脱贫
通过开展“心心箱印”“熊熊暖心抱”和“最美笑脸”等系列活动,
(三)开展红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杨某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交流经验,受益良多。
(四)
每年轨道学院通过“访企拓岗”“顶岗实习”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和供需对接,
积极实施贫困学生的就业跟踪,并有效监测其在校期间的整个受资助过程及其在校的表现外,密切关注贫困学生初次上岗就自卑、消极等心理,纠正就业认知偏差和调整择业心态,健全择业心理素质,以更好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立足了当今社会中,在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赢得竞争。(五)饮水思源,传递温暖
在此基础上,鼓励杨某积极参加课外实验和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要知道饮水思源,为社会、为学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杨某先后加入轨道交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新媒体艺术中心、担任班级文体委员,多次成功组织并举办了院校两级活动,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情助人的行动赢得了身边同学的一致认可;其次,在志愿服务上,杨某多次参加社区公益,带队前往南昌西湖区福利院开展专项志愿服务工作;带领学院同学前往、社区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共计服务时长600余小时;作为队长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个人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服务了他人,而且锻炼了其个人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杨某担任22级的朋辈导师,为学弟学妹们传授学习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科研、竞赛、学习、思想提升等多方面的问题,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引导、激励低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优秀看齐,一起努力奋斗,不断顽强进取。
四、案例处理效果
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工程,经过努力,杨某收获颇丰:后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等荣誉。与此同时,杨某变得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心存感恩,乐于助人,对于即将迈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本案例获得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转变资助工作理念,从单一的扶贫到“志智双扶”,从简单的经济资助转向为“经济、心理、就业和教育协同资助”,全方位、高品质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个人职业竞争力和个人综合素养,让现在的贫困大学生成为以后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实现自我价值。以上工作的开展也同时要求高校资助工作必须将扶贫扶困连同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中国教育快报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0 www.eduy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