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紧扣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实际,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果,把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要措施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成加快推进“美丽祁连、幸福祁连”建设强大合力。
抓实“七项机制”,舞好党建引领“龙头”。全县各级党组织扎实推进长效运行、目标考核、联合督察、协调联动、学习宣传、矛盾调处、约谈问责“七项机制”,形成“党建+民族团结”事业新格局,涵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头活水”。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年再提升”工作推进会、点评会,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补齐短板,落实创建职责,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流砥柱”。将全县所有乡村、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寺院、军营、市场、家庭、医院、街道、景区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列,创建单位增至177家,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下游通达”。通过上中下连续递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保持了细水长流、稳步向前的良好态势,创建工作覆盖面达100%,创建达标率100%,先后有9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省级表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抓深“四种渠道”,配好精神文化“大餐”。不断抓深培训教育、集中宣传、文旅活动、典型选树“四种渠道”,让“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意识深入各族群众心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展演民族民俗文化、设立政策法规咨询台等,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成果。积极开展“最美系列”“美德系列”“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先后选树出一大批“最美祁连人”“民族团结模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五星级文明户”等优秀群体。
坚持就业、教育、救助、医疗、人居环境五个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0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270人(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5年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9.9%,全日制远程教学试点走在了全省前列。社会救助有序推进,对全县933户2228人城乡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救助资金达1130余万元。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四全免、六减免”健康扶贫政策,为全县498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发放绿色就诊卡,并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8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投资约5亿元实施道路环境整治、县城周边及部分乡镇污水处理、棚户区改造、高原美丽乡村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70名党员干部下沉1610个结对户家中,帮助群众干农活、理思路、谋发展,为急需资金的贫困户捐钱捐物,为生病的“亲戚”看病买药,一起开展春耕、秋收、转场等劳动,全县党员干部累计赠送慰问品折合资金达20余万元,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6000余件。
稳步狠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全域旅游、社会治理“五项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投资3900万元实施光伏扶贫、旅游扶贫、资产收益等26项专项扶贫产业项目,全县各村硬化道路、安全饮水、生活用电以及网络通信实现全覆盖。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在八宝镇白杨沟等4个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落实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等总投资1.8亿元的农牧业建设项目,“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投资9亿余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天境祁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一核四治四微”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祁连化取得实效。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县域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执法环境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中国教育快报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0 www.eduyt.cn All Rights Reserved.